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清代冷枚避暑山庄图皇苑实景山水画的新风尚(3)

来源:明日风尚·远方的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清]佚名 万国来朝图轴(局部) 299cm×207cm 绢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回到《避暑山庄图》的画面内容,通过与沈喻《避暑山庄三十六景图》〔12〕进行对比,

[清]佚名 万国来朝图轴(局部) 299cm×207cm 绢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回到《避暑山庄图》的画面内容,通过与沈喻《避暑山庄三十六景图》〔12〕进行对比,再结合上述热河行宫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分析,冷枚的《避暑山庄图》能够清晰分辨“康熙三十六景”中的三十景〔13〕,避暑山庄初期建成阶段的景物,除某些因地望关系不好表现,其他都包括在图中。而康熙四十八年(1709)之后修建的宫殿区,也就是画面近景的山丘,如果当时已经存在,那么作为实景图就不应该省略,画上宫殿反而会让画面更完整,如此重要的建筑群不在画轴中,只能说明当时此处还没有修建宫殿。大学士张玉书称万壑松风为“入门山崖之殿”与冷枚的描绘相符。再看湖泊区,下湖还是完整的一片水域,表示创作此画时还没有开拓银湖、镜湖。将视线移至画面上方,看武烈河东岸、磬锤峰西南脚,也没有发现溥仁寺和溥善寺,还是一片没有开拓的林地。而且画轴中的城墙明显低矮许多。综上,可以确定这幅画应该是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热河行宫初步建成之际所创作的。

热河行宫初步建成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这一年玄烨驻跸热河行宫,许多蒙古王公和出嫁的公主们来朝,非常热闹〔14〕。为了记录这一工程,冷枚受命绘制《避暑山庄图》,此图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由于现有史料的缺失,笔者没有找到记录冷枚接旨绘图的文献,不过根据乾隆年间造办处的档案来看,清代皇家园林在兴建时往往伴随着绘制园景图的工程。乾隆元年(1736),供职于如意馆的冷枚接到任务:“将圆明园殿宇处所照画过热河图样,每处画图一张,汇总画一张。钦此。”这里的“热河图样”可能就是《避暑山庄图》。正所谓“存形莫善于画”,绘画比史书文字更加形象。就像史官记录皇帝言行的《起居注》,宫廷画家以绘画的形式记录下园林兴建过程中的关键时刻,以供观览。宫廷画家奉敕绘制园林实景图,其直接的目的是记录园林的建造情况,《避暑山庄图》也不例外,其最基本的功能就是纪实与展示。作为实景界画山水,它真实再现了避暑山庄初具规模时的面貌。

2.构图方式—皇权意识

大幅立轴绘画一般采用全景式构图,《避暑山庄图》以俯瞰的角度描绘园林全景,其画面的安排可谓费尽心思,处处体现着统治者的意志。

几平方米见方的画轴包括波光粼粼的湖泊,潺潺流动的溪泉,平坦广阔的原野,高低起伏的山峦,几乎所有的自然景观都有呈现。画面近景是低矮的山丘和几座院落,中景是湖泊和洲岛,远景是平原和山岳,由近及远层层递进。无论是江南秀丽水景,粗犷的塞外风光,还是北方的名山大川都被画家巧妙地融入一个画面,当然这是根据园林的实景所画,不过体现了冷枚高度的概括能力和娴熟的构图技巧。南北风景汇于一图,无异于整个大清帝国的缩影,塑造出一个君主理想的国土,体现了康熙“移天缩地在君怀”的天下观。

冷枚师从焦秉贞〔15〕,显然受到过西洋画法的训练,因此在画面空间处理上糅合西方透视法,画中的建筑群造型准确,手法写实。不过冷枚没有严格按照西方透视法来绘图,某些景物依照需要做了细微的调整。如果我们把中景放大,可以发现如意洲上的建筑要明显大于近处环碧岛和月色江声岛上的建筑,这显然不符合透视的原理。

[清]冷枚 避暑山庄图轴(局部)

出于凸显如意洲上正宫区的需要,冷枚故意把岛上的建筑放大,使其成为画面的视觉中心。康熙在《芝径云堤》诗中说:“命匠先开芝径堤,随山依水揉辐齐。”可见,从行宫初建湖区就是整个园林的中心,以此为轴心,周围山川、河湖之景呈向心状排列。山水围合之势建立起一个具有高度秩序感的象征性布局,主君位居正中,附属之地如众星拱月,可以窥见康熙心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理想。

避暑山庄湖区的设计为“一池三山”的经典模式,体现中国传统道教神仙文化思想。湖泊可拟作大海,湖心三岛与神话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有异曲同工之妙,让人不禁联想到神仙居住的地方,君主的居所位于正中,地位统摄整个园林。这种模式可以追溯到秦始皇,因迷信神仙术士,他多次派人寻找神仙及仙山〔16〕,甚至不惜人力物力挖池筑岛模拟海上仙山,以满足自己成仙的奢望。汉、唐营造的太液池承袭这种模式,往后便成为皇家园林营造水景的经典范式。再看康熙所题三十六景,似与道教中神仙居住的“三十六洞天”有所联系。后来乾隆又题三十六景,共七十二景,恰好对应“七十二福地”〔17〕。此外,“三十六”在中国历来是神秘而饶有意味的数字,具有圆满、神圣的吉祥寓意,常与“七十二”连用,是由我国古代的阴阳五行说中的思想演变而来,与天文历法及农耕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论衡》中说:“儒者论太平应瑞,风不鸣条,雨不破块,五日一风,十日一雨。”〔18〕如此算来,一年有七十二风和三十六雨,那便是天降祥瑞,方能实现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因此两位皇帝各题三十六景绝不是随意选取,而是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撷取数字中的吉祥寓意精心琢磨出来的。

文章来源:《明日风尚·远方的家》 网址: http://www.mrfszzs.cn/qikandaodu/2021/0722/531.html

上一篇:悠然自适马术生活第八届浪琴表北京国际马术大
下一篇:经典童星加盟形式如何打造影视传播新风尚以小

明日风尚·远方的家投稿 | 明日风尚·远方的家编辑部| 明日风尚·远方的家版面费 | 明日风尚·远方的家论文发表 | 明日风尚·远方的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明日风尚·远方的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