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清代冷枚避暑山庄图皇苑实景山水画的新风尚(2)

来源:明日风尚·远方的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清]冷枚 避暑山庄图轴 254.8cm×172.5cm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二、皇苑绘画新风尚 《避暑山庄图》采用大尺幅立轴形式,俯瞰式构图将园林全景收入画轴,

[清]冷枚 避暑山庄图轴 254.8cm×172.5cm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二、皇苑绘画新风尚

《避暑山庄图》采用大尺幅立轴形式,俯瞰式构图将园林全景收入画轴,既保留传统山水界画的特点,又有开拓创新,是新型皇苑绘画的代表,彰显清朝的帝国气象。

清代皇家苑囿题材的实景山水画重点在完整地表现皇家园林的空间结构、地形地貌和建筑样式,构图精细,多带有效果图的性质。具体表现园林实景的图式可以上溯到唐代王维的《辋川图》,此图采用长卷式构图表现辋川一带的真实景物,移步换景,颇有写实色彩。后世有元代倪瓒的《狮子林图》卷、明代沈周的《东庄图册》、文徵明的《拙政园图册》,也具体地表现出园林的各个景点。冷枚以写实的手法表现《避暑山庄图》是继其余绪。

从画幅形制来看,上述园林绘画都采用册页或手卷的形式,这两种形式是表现园林绘画的主要范式。手卷或横轴可以向观者展现园林全貌,将连续不断的画面呈现出来。画家通过绘画带领观者依次观览园中的重要景点,随着卷轴的展开,观者仿佛亲身游历了一座园林。其典型的构图是在卷首描绘园门,然后是园中一系列重要的景致,卷轴的末端是园林的尽头。册页则为观者提供观览园林的单一视角,多幅画面并不是连续的景致,每一幅只精心描绘园中的某处景点,衔接处的景物则被省略了。冷枚采用比较特殊的立轴形式表现避暑山庄全景,将观者带到园林附近的某处高地,俯瞰整个园林。

清代皇家苑囿题材的绘画如张若澄的《静宜园二十八景图》继承了王维《辋川图》的传统布局方式,张若霭绘《圆明园四十景图诗》则继承了沈周、文徵明的册页方式,与《避暑山庄图》同时期的《御制避暑山庄诗》也采用常见的册页形制,各页分绘园景,一诗一文搭配。而像李世倬《皋涂精舍图》、弘历御笔的《盘山图》和《避暑山庄图》则采用了特殊的立轴形式,实际上采用这种形式有其特殊的功能含义,详述见后。

[清]佚名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轴 188.3cm×102.2cm 绢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细观《避暑山庄图》,没有奢华的琼楼玉宇,也没有狩猎、赐宴、行乐等人物活动的迹象,与一般皇家苑囿题材的绘画风格迥然不同。如传为唐代的《九成避暑图》页,有李思训“金碧山水”的特点,画中宫殿富丽堂皇,舟车往来,游乐的人物穿梭其中。郭忠恕《明皇避暑宫图》亦绘宏伟壮丽的宫室楼阁,活动的人物清晰可辨。反观《避暑山庄图》,整个山庄的建筑朴素典雅,置于周围自然质朴的环境完全不显得突兀。近景的庭院中有几只白鹤信步其中,远处万树园中鹤鹿成群,野趣十足。在明清园林文化中,园林图绘往往是园主形象的象征,反映出园主的身份地位和思想情趣。所以,这种自然天成的风格是康熙所授意的。我们从玄烨的《御制避暑山庄记》中可以窥见康熙营造避暑山庄的立意:“无刻桷丹楹之费,喜泉林抱素之怀。”〔5〕康熙构建避暑山庄重自然野趣,寄托自己心向林泉之志,以显示崇朴爱物之德。图中杳无一人,没有园林活动的表现,单纯地表现园林景物,使其直白的展示意味更加浓厚。

可知《避暑山庄图》呈现出这样一种新的风尚:采用巨幅立轴的形式,以俯瞰式视角,如地图般展现山庄真实全景,手法写实。图中杳无人迹,完全颠覆传统皇苑绘画对建筑的奢华表现,呈现出自然朴实的风格,可以说是一种新型皇苑绘画,在中国绘画史上有其特殊的存在意义。

三、帝国气象

《避暑山庄图》表现真园实景,青绿渲染出华贵格调而不失清新气质,文人画笔和皇家气派融为一体,展现出康熙朝画坛的崭新气象,进而树立清代帝国的视觉文化霸权形象。下面将从本图的创作背景入手,分析其背后的政治性。

1.创作年代—纪实存形

冷枚在完成《避暑山庄图》时并没有题写具体的年月,所以只能间接地根据文献记载、画面内容等来推断该图的大致创作年代。

《石渠宝笈》初编中对《避暑山庄图》的记录极为简略,画款是“小臣冷枚恭画”,没有年代的记载。冷枚于康熙年间入朝供职,从清代养心殿造办处的档案来看,雍正、乾隆二朝并没有发现有传旨冷枚作《避暑山庄图》的记录。那么,可以大体确认这幅画应作于康熙朝。

据《热河志》记载,避暑山庄自康熙四十二年(1703)开始建造,至康熙四十七年(1708)初步建成。袁森坡认为,这是康熙时期热河行宫发展的第一阶段〔6〕。避暑山庄初期的工程重点在湖区,疏浚水域,营造堤岸,以芝径云堤为中心展开工程。康熙在御制诗中写道:“命匠先开芝径堤,随山依水揉辐齐。”〔7〕这一时期开拓出澄湖、如意湖、上湖、下湖、内湖、半月湖,长堤连接湖中三岛:环碧、如意洲和月色江声。康熙四十七年(1708),史书开始称其为“热河行宫”〔8〕,在此之前的文献都记为“热河上营”,说明这时行宫已经初具规模。“热河行宫”的名称至此一直沿用,后与“避暑山庄”“热河山庄”“避暑行宫”等名称一样通用,并没有呈现明显的变化。大学士张玉书于康熙四十七年随行游览行宫后在《扈从赐游记》提到行宫已具备十六景〔9〕,大多数都是湖区或湖区附近的景观。此外,张玉书还见如意洲上的水芳岩秀、延薰山馆、云帆月舫三景,据《热河园庭现行则例》记载,澄湖以东的金山岛也成于此时〔10〕。康熙四十八年(1709)至康熙五十二年(1713)是热河行宫发展的第二阶段,重点兴建宫殿区、拓展东湖区、修建城墙及周围寺庙。最初,康熙将宫殿区设在如意洲,因地域狭小而下令在万壑松风西南营造正宫区。康熙五十年(1711),玄烨在淡泊敬诚门上题“避暑山庄”,列出四字题名的三十六处风景组成“康熙三十六景”,并为每景题诗,撰写《御制避暑山庄记》,揆叙等大臣注解跋文,同时命沈喻绘制三十六景图,刊刻成册,出版诗图结合的《御制避暑山庄诗》。这一时期,康熙将湖区向东拓展,增辟镜湖、银湖两片水域。康熙五十二年(1713),修建宫墙,将原先矮小单薄的墙建高加固〔11〕。这一年正值玄烨六十岁大寿,玄烨应祝寿的蒙古王公的要求,在武烈河东岸,磬锤峰西南脚下修建了溥仁寺和溥善寺,也称为前寺和后寺,俗称喇嘛寺。

文章来源:《明日风尚·远方的家》 网址: http://www.mrfszzs.cn/qikandaodu/2021/0722/531.html

上一篇:悠然自适马术生活第八届浪琴表北京国际马术大
下一篇:经典童星加盟形式如何打造影视传播新风尚以小

明日风尚·远方的家投稿 | 明日风尚·远方的家编辑部| 明日风尚·远方的家版面费 | 明日风尚·远方的家论文发表 | 明日风尚·远方的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明日风尚·远方的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